豬子宮內膜炎癥狀及治療

  行業新聞     |      2021-12-22

母豬子宮內膜炎是母豬產后子宮粘膜發生炎癥,從陰道內流出粘性或膿性分泌物。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,將對養豬業危害很大,近年來,此病在規?;?、工廠化養豬及農村散養戶中發病率較高。母豬因感染子宮內膜炎繁殖機率減退,使用年限縮短,提前淘汰,養豬成本提高,效益降低,因此預防此病的發生對養豬業有著重要意義。

一、發生的原因

病毒感染 :主要是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(PRRSV)、偽狂犬病病毒(PRV)、日本乙型腦炎病毒(JEV及細小病毒(PPV)。繁殖與呼吸綜合癥也叫藍耳病,是病毒經空氣通過呼吸道感染,高度傳染;日本乙型腦炎通過蚊蟲叮咬經皮膚傳播,蚊不僅是傳染媒介,也是病毒貯傳的宿主,必須驅蚊滅蚊,發現病豬馬上隔離,做好消毒,及時的接種疫苗。

細菌感染:主要是大腸桿菌、鏈球菌、化膿棒狀桿菌、沙門氏菌、葡萄球菌及支原體等感染,還有病原性真菌,如念珠菌、放線菌等。

霉菌毒素 :主要是玉米赤霉烯本酮、T2毒素等。加強飼料原料和成品料的管理,嚴防受潮霉變,搞好 飼料倉庫殺蟲滅鼠工作,防止蟲蛀和鼠害,減小霉菌傳播,避免毒素危害。

其它病原生物感染:如衣原體,衣原體感染的懷孕母豬多發生流產,從而導致母豬子宮內膜炎發生。

接產消毒不嚴 :不按照接產的消毒步驟,產后預防措施不力。當母豬產道狹窄、生產無力、分娩時間過長或確認母豬是否產完時,接產人員會被迫利用手工助產,如果沒有正確的進行消毒,外界病原微生物隨之進入子宮造成感染。(許多經產母豬由于產后感染引起子宮內膜炎,胎衣、碎片、惡露或死胎未排盡,發生腐爛而引起子宮內膜炎,當子宮頸封口后,誤認為痊愈,到斷奶發情又出現子宮內膜炎癥狀)。

環境不潔: 豬舍、場地、過道及飼料工具消毒不到位,加之母豬經常臥地,使細菌經陰門進入子宮而引起炎癥。

二、癥狀及治療

急性子宮內膜炎母豬體溫升高,食欲下降或廢絕,鼻鏡干燥、頻尿、弓背、努責陰道中流出帶有腥臭味的灰白色或紅褐色的黏液或膿性分泌物。

子宮里面投放清宮促孕泡騰片,一次半片,隔一天一次,連續3-5次,愈。